2015年12月14日 星期一

需求改變


甚麼叫做需求改變呢?

根據需求量的定義(可參考需求)來看,前提有三個條件,其中,第二個條件放寬後,就是需求改變了。

給與一個情境來看(表1與表2),過去到診所看病的掛號費約500元,有健保後掛號費降到150元,對醫療服務市場來說,市場的需求量由每月平均看病1次改為每月平均看病5.5次,這代表點在線上移動,也就是符合需求法則。


表1 醫療服務市場需求表
對於參數的設定上,表2說明當沒有普及保健知識時,免費的醫療服務需求量是每月平均7次。若需要支付掛號費,每增加1元掛號費,消費者會減少0.01單位的醫療服務需求量。

如果普及保健知識後,我們認為消費者對醫療服務需求量不受到掛號費影響,直接減少1次,所以截距為6。但實際上,普及保健知識後,醫療服務需求量的截距可以是介於6至7之間。
表2  表1的參數設定

從圖1的需求線來看,由表1的第1與2欄畫出的藍色線的兩端點就是掛號費為600元與150元。所以情境所說的就是從左上端點移動到右下的端點位置。

如果台灣將保健知識足夠普及,讓民眾了解看病是有需要才看病,有些小徵狀可以自己透過保健就可療癒。例如,受涼感冒時,應多喝溫熱開水,避免再次受涼,或是喝高劑量的維他命C水,增強體內的防禦機制,讓身體快快擊敗感冒病毒。

圖1 醫療服務市場需求圖(改變截距)

於是,在所有的掛號費下,民眾就會減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量,一些小病也會轉為自癒的方式,讓身體自然而然地擊敗病毒。

這時候,圖1發生了需求減少
從需求量的定義來看,對應圖形上,需求線是往左移動。所以,我們不使用說「需求線往下移動」的說詞。

再給與另一個情境,那就是普及保健知識後是從價格去影響消費者對醫療服務的需求量,所以參數設定就改為

表3 普及保健知識後的參數

此時,多增加1元掛號費,會減少0.011單位的醫療服務需求量,於是繪製圖形後,同樣新的需求線 (橘線) 在舊需求線 (藍線) 的左邊,也是需求減少的現象。

圖2 醫療服務市場需求圖(改變斜率)

但是,讓我們來說一個特例吧。
如果將表3的斜率參數改為 - 0.001,那麼新的需求線將會在舊需求線的右邊,產生需求增加





這是因為斜率 - 0.001 代表當掛號費增加1元時,消費者對醫療服務需求量減少0.001單位。換言之,普及保健知識的內容可能是告訴消費者要定期洗牙的觀念或是定期乳房檢查的觀念,讓消費者對醫療服務需求量對價格反應不劇烈,而成為定期的習慣。

對應在任何一個掛號費下,反而會讓消費者增加對醫療服務的需求量。

所以需求改變的影響因素可以透過簡單的截距與斜率數值改變就可以知道不同情境下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