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的賀建奎宣稱已經完成了可以抗愛滋病的寶寶[1][2],另一個已經在學術期刊刊登的是北京大學幹細胞研究中心主任鄧宏魁使用基因編輯技術「常間回文重複序列叢集關聯蛋白系統」緩解愛滋病患的徵狀[3]。兩位學者都是使用基因編輯技術對人體的基因進行改變,試圖解決疾病。
2019年12月7日 星期六
2019年9月9日 星期一
怎樣的健康促進比較有效?
健康促進的宣導包含口腔、飲食、防止跌倒與菸害。對於高齡的受試者的性別、年齡與經宣導後的受測分數進行分析,我們想知道
- 性別會影響宣導後的受測總分嗎?
- 不同年紀會影響宣導後的受測總分嗎?
- 當我們知道宣導後的受測總分時,哪種宣導活動是高齡受試者最容易且關注的活動呢?
2019年8月19日 星期一
醫療數據的意向大數據分析應用 - 醫療實驗有效嗎?
我使用醫療數據說明了如何建立樹狀圖與貝氏定理的機率,這篇網誌則是我們想知道
所以,我們有實驗組與對照組。所謂實驗組是有進行醫療實驗的,而對照組則是沒有進行醫療實驗的。
2017年5月8日 星期一
預算線基本介紹
當病患想要購買醫療服務組合時,他需要面對的外在環境因素有三:
- 哪些醫療服務種類
- 醫療服務單價
- 身上所得
我們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進行購買行為的討論時,病患不會只想買一種醫療服務或商品,而常是超過一種,所以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有三就有多。所以,假設病患會購買兩種醫療服務,通稱為「醫療服務一」與「醫療服務二」。這兩種醫療服務可以是健檢當中的兩個項目,或是洗牙與體檢,當然也可以是醫療或保健商品,例如Q10或綜合維他命。
醫療經濟學介紹
所謂醫療經濟學其實是個體經濟學在醫療產業上的應用。
一般的個體經濟學是討論「消費者」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購買最適的「商品」組合,以及「生產者」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購買最適的「要素」組合並且生產最適的「商品」組合。
讓我們將「」替換掉,所以醫療經濟學是在討論
- 「病患」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購買最適的「醫療服務」組合
- 「醫院」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購買最適的「要素」組合
- 「生產者」如何在有限的要素下生產最適的「醫療服務」組合
在他們的選擇中,有兩個重點:
- 他們都面對有限的資源,所以沒辦法任意依照他們的慾望來決定組合
- 他們所購買的都是組合。所謂的組合是指超過一種的商品或勞務
因此,在醫療經濟學的學習過程中,其實就是將個體經濟學的概念應用在醫療產業上,了解所有人的經濟行為。
訂閱:
文章 (Atom)